做設計不等於做品牌:品牌規劃的核心差異是什麼?








今天我去台中,陪客戶勘查市場並分析競爭對手。
在過程中,她突然問我:

「做設計跟做品牌,有什麼差別?」

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,
因為很多人以為會做設計,就能做品牌,
但這兩者,其實是完全不同的概念與深度。








ㄧ. 做設計 ≠ 做品牌



我告訴她,設計 和 品牌 的工作範圍與思維,本質上不同。


1. 做設計


主要是「美化」「賦予舊有產品新的視覺個性」
讓產品看起來更符合市場對美感的期待。

2. 做品牌


是一個全方位的系統工程,
要深入到產品面、企劃面、服務面,甚至體驗面
從根本決定品牌該如何被感知、如何成長。







二. 做品牌需要深入到哪些層面?



1. 產品面(Product


品牌規劃不是只看「現成產品」,要能判斷
👉 「這個品牌的調性,應該生出什麼樣的產品?」
甚至要參與產品的調整與升級。



2. 企劃行銷面(Planning & Marketing


當品牌走向被設定好,
企劃與行銷就能自然而然維持一致性
而不是各部門各說各話。




3. 服務面(Service)


面對消費者的互動方式,也需要設計。
服務模式、溝通語言,都是品牌體驗的一部分。



4. 體驗面(Experience)


不只是空間風格而已,
文字、形象、氣味、音樂 ⋯⋯
甚至消費者眼睛看到的所有視覺訊號,
這些都是「品牌體驗」的構成元素。

品牌 = 五感整合的結果。







三. 而設計,能做到什麼?



設計的功能,是在「品牌既有的美感基礎」上:

  • 美化舊有產品線
  • 賦予新的視覺語言
  • 讓品牌更符合市場審美


但設計無法影響品牌的底層認知。

👉 如果品牌沒有「先設定好核心方向」,
設計再漂亮,也只是表面裝飾。



案例:北京服裝品牌 Rebranding


之前,我在 北京做一個服裝品牌的 Rebranding,
客戶要我幫她規劃一場像畢業成果展的大秀。
在過程中,她甚至要求我:


  • 調整所有服裝的出場數量、樣式、順序
  • 甚至可以修改部分服裝樣式

她說:
「這樣整場秀呈現出來,品牌的調性才會一致。」

👉 這就是「做品牌」與「做設計」的差別。

品牌是從根本影響內容,甚至改變產品的順序與樣貌,
而不只是做一張漂亮的海報或一個 Logo。









四. 為什麼台灣做品牌規劃這麼困難?


1. 因為多數客戶「產品早就自己先做完了」


台灣多數業主,都是產品自己做完、自己設定好之後,才對外找設計公司。

👉 設計方成了最後被告知的角色,
只能在後端「視覺、包裝、文案、世界觀」。




2. 因為對設計方「信任度不足」


很多業主不相信設計能量有多大。

於是,設計就被侷限在:


  • 做包裝
  • 做 Logo
  • 做海報
  • 做禮盒

卻沒有讓設計單位參與品牌化的初期設定



3. 結果是什麼因為?讓品牌「變來變去」


沒有品牌邏輯化、沒有一致的美感方向與論述肯定

品牌就會出現一個現象:


  • 每一年的品牌風格都不一樣
  • 包裝、視覺、溝通都在不停變動
  • 但是老闆覺得這樣 「有新鮮感、還能省錢」

但消費者也因此「記不得品牌的真正樣貌」。






四. 為什麼台灣做品牌規劃這麼困難?

品牌不是一個 Logo,不是一個包裝,也不是一張形象海報。
👉 新時代的品牌,是一個「五感體驗俱全」的市場接觸整合工程。

從產品、服務、行銷、空間,到美感與體驗,
每一個細節都需要策略與一致性的統籌。

否則,品牌就只能「換樣子求新鮮」,
卻永遠無法讓消費者真正記住它的靈魂





Copyright © ODD INSTITUTE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