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美感課到靈性維度:你身上的標籤,真的屬於你嗎?







多年來,我一直在教「美感課」。

但如果把這門課的視野再拉高、放進靈性的維度,
就會發現一個更深層的現象:

👉 自從我們進入這個社會的那一天起,
我們努力的,不只是生活,而是為了讓自己貼上一張又一張的「標籤」。







ㄧ. 社會教我們「收集標籤」



什麼才是一個好孩子?
👉 有 「好孩子」 的標籤。

什麼才是一個好學生?
👉 有 「好學生」 的標籤。

什麼才是一個好員工、一個好情人、一個好父母?
👉 每一種角色,都有它的標籤、它的標準。



甚至我們追求:

  • 好生活
  • 好成就
  • 好身分
  • 好羨慕
  • 好高級

我們 以「獲得新標籤」為人生每一個階段的目標,
努力一張換過一張,

就為了得到:


  • 家人的認可
  • 朋友的讚賞
  • 同事的看重
  • 社會與陌生人的尊敬

因為標籤,代表「你努力了、你做到了」。



標籤的遊戲:把滿足感建立在「別人的認可」上


👉 這就是社會機制最巧妙的地方。

我們把自己的滿足感,建立在別人的認可上。


  • 別人稱讚,就覺得值得
  • 別人忽略,就感到焦慮

這是一場「不清醒的遊戲」。







二. 真正的自己,什麼時候才會出現?



當你的人生 「演不下去」 的時候


1. 事情失控
2. 標籤被迫撕去



👉 真正的自己,才會顯露出來。

就在那段短暫的時刻,你會覺得:


  • 最輕鬆
  • 最真實
  • 最有靈魂

因為你暫時放下了所有角色,只是在「當自己」。

Ex: 離婚是最容易理解的例子:
結束一段關係後,舊的標籤被撕掉,你開始試著呼吸、試著活回自己。




    標籤,會一次次貼回來


    時間會走,人會遇到新的環境、新的對象、新的社群。
    👉 新的標籤需求,就會再次浮現。


    你開始:


    • 學習、模仿另一個自己
    • 吸收另一種價值觀
    • 扮演新的角色

    該說什麼話?該穿什麼衣服?該怎麼審美?該怎麼計算?
    👉 這就是我們一生不斷重覆的行為過程。







    三. 有些人選擇「一生不換標籤」



    就像我們的父母輩那樣,

    標籤不用多,也不用換。
    只要一生不去撕掉那個標籤就好了。

    👉 這也算是另一種活法。


    那,要如何才能「撕掉標籤」?


    • 只做自己感到快樂的事
    • 只跟感到舒服的人相處
    • 只說最真實的感受
    • 只反應最真實的情緒
    • 只做自己有熱情、喜歡的事


    👉 因為「不真實」的人生,最終會讓你也「不喜歡自己」。

    如果你現在不喜歡自己,那就代表,你身上的標籤,始終沒有被撕掉







      四. 結語:從美感出發,可以切入好多面向



      我發現——
      美感不只是視覺與設計,它是一種感受力、一種生活態度。

      👉 當你拉高維度去看,就會發現,美感可以帶你認識標籤,
      甚至學會「撕掉不屬於你的標籤」。

      因為真正的美感,是幫助你活得更真實、更有靈魂。







      Copyright © ODD INSTITUTE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