品牌空間該落在哪個階段?咖啡店案例解析品牌設計的四個層次
一位年輕的室內設計師帶著她新的空間作品來請我指教。
她的作品裡有一家新開的咖啡店,空間優雅、色調舒服,但一眼就能看出一個問題——
這個品牌沒有方向,也沒有明確的目的。
我問她:「這家咖啡店老闆怎麼跟妳溝通品牌方向?」
她笑著說:「老闆只要求空間要『舒服就好』,品牌設計就交給認識的朋友隨便處理,沒有設定明確的方向,咖啡也是。」
這正是許多店面會面臨的狀況——空間好看,但沒有品牌感。
而這,和商業空間的四個判斷階段有關。
她的作品裡有一家新開的咖啡店,空間優雅、色調舒服,但一眼就能看出一個問題——
這個品牌沒有方向,也沒有明確的目的。
我問她:「這家咖啡店老闆怎麼跟妳溝通品牌方向?」
她笑著說:「老闆只要求空間要『舒服就好』,品牌設計就交給認識的朋友隨便處理,沒有設定明確的方向,咖啡也是。」
這正是許多店面會面臨的狀況——空間好看,但沒有品牌感。
而這,和商業空間的四個判斷階段有關。
ㄧ.
什麼是品牌空間設計的四個階段?

要看出一間店的品牌深度,其實只需要用這四個依序進階的角度去觀察:
1.
機能(Function)
最基本的層次:只要能用就好。
桌椅能擺放、動線順暢、設備好操作。
這是 **大多數店家(尤其是剛創業的老闆)**的標準——
先求能開店,再談其他。
2.
價錢(Cost)
再進一步,開始思考:「要不要花更多錢讓空間更好?」
可能願意挑更好的材質、選擇更精緻的施工,
雖然不一定好看,但至少比單純的機能多了一層講究。
3.
美感(Aesthetic)
當老闆開始追求「好看」時,空間進入美感階段。
這也是咖啡店、選品店、甜點店最常停留的層級。
老闆會看 Instagram、Pinterest、旅遊過的城市,
找極簡、韓風、大地色等流行風格,
甚至複製台北或其他城市的熱門設計語言。
這時候的空間「漂亮」,卻還談不上「品牌」。
4.
品牌(Brand)
最少見,也最難達到的層次:品牌感的建立。
品牌空間設計 不是「找好看的照片給設計師模仿」,
而是讓空間的 每個材質、形狀、色彩、圖像 都能:
-
傳遞品牌的核心價值
- 表達品牌的個性與態度
-
讓顧客一眼就認出這是「你的品牌」
二.
為什麼大部分老闆的空間停在「美感」階段?
因為多數老闆不了解品牌設計的邏輯。
當老闆沒有品牌策略,只能說:
「我想要舒服的氛圍。」
「我喜歡日系、韓風、極簡。」
「給設計師一些參考圖就好了。」
這會造成什麼狀況?
而老闆常常 看不出差別,更別說引導設計師做出真正有品牌個性的空間。
當老闆沒有品牌策略,只能說:
「我想要舒服的氛圍。」
「我喜歡日系、韓風、極簡。」
「給設計師一些參考圖就好了。」
這會造成什麼狀況?
- 遇到好的設計師 → 店有了風格
- 遇到隨便的設計師 → 店也就隨便長這樣
而老闆常常 看不出差別,更別說引導設計師做出真正有品牌個性的空間。
四.
品牌 vs. 美感:開店前必須想清楚的問題
你要的是「品牌」還是「美感」?
美感只是設計:漂亮、流行,但很難擴張。
品牌需要規劃:明確的定位、策略,能夠被複製、被記住。
這兩者的差別正常經營時會看不出問題,但會在你面臨以下三種情況時才會出現卡點:
- 想要開第二間店
- 尋找投資人資金導入
- 擴大另一個市場版圖
用這三個狀況來檢視自己的店是品牌還是美感,
因為只有品牌能被複製,而美感不能。
五.
結論:你的品牌空間,現在落在其中哪個階段?
✔ 機能 – 只求銷售好用
✔ 價錢 – 願意在材質與施工上投入更多
✔ 美感 – 看起來漂亮、有流行感
✔ 品牌 – 空間本身就能說故事、傳遞品牌價值
✔ 價錢 – 願意在材質與施工上投入更多
✔ 美感 – 看起來漂亮、有流行感
✔ 品牌 – 空間本身就能說故事、傳遞品牌價值
六.
想開咖啡店或品牌店面?先想好你要在哪個層次
如果你正在規劃咖啡店、餐廳、選品店或任何商業空間,
先問自己:我的品牌空間要停在哪一層?
先問自己:我的品牌空間要停在哪一層?
- 停在「機能」或「價錢」 → 店能開,但沒有靈魂。
- 停在「美感」 → 店好看,但沒有延展性。
- 做到「品牌」 → 空間本身就是品牌名片,能擴張、能複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