傳統小吃要怎麼轉型?從設計角度看品牌升級的兩個方向
上週,在我的品牌陳列課上,
有同學問我:「傳統小吃要轉型,設計該怎麼下判斷才對?」
因為她剛完成一間傳統小吃的改造,空間設計 很明亮、很乾淨,
結果卻出現意料之外的狀況——客人不敢走進來。
這個問題其實很常見,尤其是小吃品牌想要「年輕化」。
剛好我最近也在幫高雄一家傳統小吃品牌轉型,
花了不少時間研究這個業態,也整理出兩個安全又有效的轉型方向。
有同學問我:「傳統小吃要轉型,設計該怎麼下判斷才對?」
因為她剛完成一間傳統小吃的改造,空間設計 很明亮、很乾淨,
結果卻出現意料之外的狀況——客人不敢走進來。
這個問題其實很常見,尤其是小吃品牌想要「年輕化」。
剛好我最近也在幫高雄一家傳統小吃品牌轉型,
花了不少時間研究這個業態,也整理出兩個安全又有效的轉型方向。
ㄧ.
為什麼傳統小吃轉型容易「太年輕」?
很多小吃店老闆想轉型,第一個想到的是:「我要吸引年輕人!」
於是設計語言就變成:
看起來新潮,但也產生了兩個副作用:
1. 老客人不敢走進來:覺得太陌生,甚至覺得「變了味」。
2. 新客人有錯誤印象:因為太可愛、太卡通,反而覺得東西「可能不好吃」。
這正是傳統小吃轉型時最大的 設計誤區。
於是設計語言就變成:
- 現代材質:不鏽鋼、透明玻璃、霓虹燈字
-
明亮色彩:鮮豔牆面、大膽配色
-
網美元素:浮誇的食物照片、KUSO 文字、或者諧音梗
-
過度用力的 Logo 與角色插畫形象
看起來新潮,但也產生了兩個副作用:
1. 老客人不敢走進來:覺得太陌生,甚至覺得「變了味」。
2. 新客人有錯誤印象:因為太可愛、太卡通,反而覺得東西「可能不好吃」。
這正是傳統小吃轉型時最大的 設計誤區。
二.
傳統小吃設計升級的兩個方向
1. 方向一:一半一半的混搭
觀察當地小吃的樣貌,提取當地元素作為基底,再疊加新的設計。
✅ 保留在地感的元素:牆壁腰帶、板凳、散座型態、開放式空間
✅ 添加適度現代化材質:金屬、木質、局部亮色
這樣設計不會讓當地人覺得「突然陌生」,
同時也能在視覺上有微更新,給人煥然一新的感覺。
⚠ 記住:不要過度裝飾!
過多的裝飾性元素(複雜的花牆、浮誇的裝置)只會增加距離感,
小吃的本質是親近、平易近人,這一點不能忘。
2. 方向二:極簡的復古(我的做法)
這是我幫高雄傳統小吃轉型時選擇的方向,
也是我認為最適合小吃品牌的升級方式。
✅ 線條極簡:不要太複雜的裝飾,避免「太設計感」造成距離
✅ 有溫度的材質:木質、磚面、霧面金屬
✅ 成熟穩重的配色:米色、深灰、低彩度的大地色系
這種風格能讓 老客人覺得質感變好了,而不是「店變年輕了」。
同時,新客人也會覺得品牌有信任感,而不是輕浮。
影像形象的部分:也要用直球的方式,不做過度設計,
以穩重、耐看的調性、適度的留白把品牌的氣質串起來。




三.
為什麼「質感提升」和「設計提升」是不同的?
很多人誤以為 「設計感=質感」
但其實兩者是完全不同的概念:
- 設計提升:更多裝飾、更複雜、更潮流
- 質感提升:更簡單、更純粹、更有信任感
因為這會讓人覺得「好像不是原本的小吃」,甚至懷疑味道變了。



四.
小吃品牌轉型前,請先想清楚:你要的是「年輕化」還是「質感升級」?
如果你要讓小吃店轉型,請先判斷:
選擇錯誤方向,可能會讓老客人流失,新客人也不一定願意掏錢。
-
是要吸引網美拍照打卡?
- 還是要在保持原本信任感的前提下,讓品牌更耐看、更能溢價?
選擇錯誤方向,可能會讓老客人流失,新客人也不一定願意掏錢。
五.
我們的觀點:傳統小吃升級,「質感進化」
我們在商業空間品牌化的經驗裡,常看到兩種結果:
- 用力過度的年輕化 → 老客人不見了,新客人也覺得「不太對」
- 穩健的質感升級 → 品牌看起來更值得信任,價格也能合理提高了